上海人熟悉的王汝刚今天以上海市垃圾分类形象大使的身份,来到闵行区古美公园,为“上海市垃圾分类‘随手拍、随手改’志愿服务百日行动在闵行宣传活动”中脱颖而出的闵行区各街镇“每日一星”代表颁奖。
“你来,我来,大家一起来!”
“拍一拍、传一传、改一改!”为配合《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》实施三周年主题宣传活动的开展,“垃圾分类‘随手拍、随手改’志愿服务百日行动”于2022年11月29日至2023年3月15日在上海全市范围内展开。活动主要针对垃圾分类中小包垃圾乱投放、乱丢弃等不文明行为,通过随时发现、随时整改的方式,巩固居民垃圾分类习惯,提升垃圾分类实效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截至目前,在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官方公众号“绿色上海”上公布的30多位“每日一星”中,有13位来自古美路街道。活动现场,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宣传处处长朱锦特地为闵行区古美路街道颁发“百日行动特别贡献奖”。
在古美路街道,有三支以颜色为标志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队,到处可见他们忙碌的身影:“绿色别动队”在小区内捡拾小包垃圾、“橙色播种队”在沿街商铺中指导科普、“红色宣传队”在社区内开展培训宣传,已成为大街小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在党建引领下,这三支志愿服务队被打造成党员示范岗和党建责任区,出现了许多“啄木鸟”,在此次“百日行动”中崭露头角。
每月15日,平吉二村居民沈秀英都不忘一件“头等大事”,就是带着和她一样热心的街坊邻里们,参加社区“垃圾分类啄木鸟”行动,将不起眼的垃圾捡拾干净,还家园美丽,这源于她多年养成的公益习惯。目前,沈秀英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累计时长超过600小时。“垃圾分类这件事情看起来很小,一次两次很容易做到,但坚持下去没那么简单。我希望能出一份力,也带动更多人一起行动起来。”谈及做这件事情的初衷,沈秀英这样说道,这句话恰恰也是很多“每日一星”的心声。市级垃圾分类监督员牛健长期坚持在社区宣传垃圾分类,每个月还坚持走遍上海16个区进行监督和整改;平吉三村物业保安钱坤,和小包垃圾“死磕”,对小包垃圾“零容忍”;还有带动亲友一起行动的张芹花、工作忙碌却坚持在晚上或双休日“打卡”的袁飞……彭辉是古美路街道环保中心一名技术员,在为“百日行动“后台网络和通信系统进行技术运行保障之余,他受到身边人的影响,主动加入“打卡”队伍,捡拾小包垃圾、在社区宣传活动。“你来,我来,大家一起来!”在“百日行动”的契机下,各种各样身份的人都来争做“文明引导员”,有居民、小区保安、街道工作人员,有我们身边熟悉的人,体现了“人人都是监督员、人人都是志愿者”。
小品、RAP让垃圾分类“破圈”
垃圾分类开到第三个年头,如何让这个“新时尚”变“新日常” ?
“罗大帅RAP很莱斯的,我们搭嘎当,我问你答吧。”“哟哟,可回收垃圾是什么?”“废纸、玻璃、旧塑料,罐头、鞋子、旧布料。”“哟哟,厨余垃圾是什么?”“剩饭、剩菜、肉骨头,果皮、菜叶、梗梗头。”一声声上海本土方言让人倍感亲切,一幕幕志愿者和居民的对话仿佛发生在你我身边,某小区垃圾房旁发生的诙谐故事正在现场上演,这就是古美路街道原创小品《分类时代》。小品中融入了年轻人喜欢的说唱形式,朗朗上口地讲述垃圾分类知识,将垃圾分类宣传推陈“破圈”。
除了深入人心的宣传,科技化赋能、管执联动等多种举措让垃圾分类“不打烊”:充分利用智能化设备和一网统管平台,从试点逐步延伸,让小包垃圾无处遁形。各部门间发挥协同作用,健全日常管理和监督制度,做好垃圾分类的坚强后盾。
居民们肉眼可见:地上的纸屑、烟头变少了,小包垃圾不再堆在路口、垃圾桶旁,生活环境更加整洁干净……在社区,垃圾分类有“一小区一方案”,居民普遍养成垃圾分类习惯,参与率达到95%以上。
在全面落实“定时定点”投放的基础上,社区主动跨前一步,响应大家需求,增设午间投放时间和节假日延长开放时间等,通过一系列人性化措施,方便居民投放垃圾、精准分类。
2023年,古美路街道将目光对准了装修垃圾处理这块“硬骨头”,在居民区范围内100%推行装修(大件)收运新模式,通过购买智能回收箱体、改造现有垃圾厢房及2小时预约收运等多种模式,推进装修(大件)收运新模式在社区落地生根。
接下来,古美路街道将加强精细化管理,完善长效管理机制,重点提升后疫情时代垃圾分类的实效性和持久性,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规范化、精细化、长效化。
作者:祝越
编辑:王嘉旖
责任编辑:单颖文
*文汇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关键词:
垃圾分类
协同作用
分类管理